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智库
傅蔚冈:互联网的兴起与隐私的式微
2017-09-18   财经网

1993年7月5日,漫画家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在《纽约客》上创造了一幅漫画:这幅画中有两只狗,其中一只坐在计算机前的一张椅子上,另一只狗坐在地板上。这幅画的标题叫“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提起互联网上的ID时,时不时有人以这句话来调侃,意即互联网上个人信息会得到充分保护。

当施泰纳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候,互联网还是一个小众的服务,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在1993年7月,全世界联网的主机只有131万台,网民也是屈指可数:1993年,能让普通网民上网使用的浏览器Mosaic刚刚被发明——普通民众没有机会上网,雅虎和亚马逊要到一年后的1994年成立,谷歌的创始人布林与佩奇还未相识,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只有10岁……

之所以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搜索技术很不发达。尽管在互联网上已经产生了一些信息,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在浏览网页的网友当然也就不知道是谁提供了这个信息。

为了让网民更快的找到他想查找的资料,大卫·费罗和杨致远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在1994年1月创建了一个名为“杰瑞的网络指南”(Jerry's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网站——在3月份它又更名为Yahoo!:这个是一个网站信息索引,旨在满足成千上万的、刚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社区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的需要。

但是后来随着网民人数增加,网络搜索技术的增强,尤其是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活动,“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笑话了:别人不仅知道你是谁,而且很有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喜好。你在很多网站购物的时候,是不是曾遇到它推荐给你的产品正是你当时想买的?或者是你没想到但是比你自己想的更为周到的?

那么,为什么网络能够知道你的喜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被商家知悉了。之前我们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这是因为它能够给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为什么互联网能如此便捷?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拓展交易半径,即通过互联网可以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卖家或者买家达成交易,这意味着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可能。

当年阿里巴巴创立时只有B2B项目,其目的就是给全中国的制造业工厂嫁接海外市场。今天我们能足不出户就在全世界各地买买买,实际上也是因为互联网拓展了交易半径,理论上我们可以和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商都能进行交易——只要物流成本足够低。

但是仅仅拓展交易半径是不够的,假如你收了对方的钱,但是对方不给你发货,或者说发给你的货物品质太差怎么办?于是,这就诞生了互联网上独有的评价体系。

今天我们无论在哪个网站上购物或者购买服务,大都可以在相关产品或者服务项下作出评价:无论是衣食住行。通过用户的评价体系,互联网建立起了一个约束用户和商家的声誉机制。这就是互联网的第二个优势,通过声誉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交易半径能够无穷大。

而在以往的线下市场,声誉机制则是借助于口口相传,很难通过文字来验证。但是互联网使得一切行为都可追溯,一切声誉都可视,使得原本只限于一小部分人知悉的知识也被外溢了。

正是因为此,互联网从最初的购物开始,进入了各个行业。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购物或者使用其他服务,就会在网络上留下更多的有关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评价,而相关评价增加,那么这些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可靠。换句话说,互联网上的信息之所以是可信的,那是因为包括你我在内的广大用户参与其中的结果。

当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越来越多有关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评价,毫无疑问这会让其他的消费者更便捷的知晓相关服务,但也让包括服务商在内的更多人知晓了我们的消费习惯。

为什么淘宝能够给你推荐你意想不到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它抓取了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相关信息——不只是购物信息,恐怕还有我们的评价。而这种信息在以往的线下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到一家餐馆或者商店消费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后对方就不会留有我们消费的蛛丝马迹,但是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都留痕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这么便利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在让渡相关信息的结果——如果说不是隐私的话。

事实上,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如果在线下就是我们的隐私——比如说,你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经常光顾哪家餐厅、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但是在互联网上的你却会将这些信息公开出来,而公开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评价更有公信力,为了更加便利别人的消费。当然,你也会从他人的信息中受益。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我们的更多信息被服务商掌握。如果说在PC机时代的互联网服务只是通过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来画像,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则是将很多信息都开放给了服务商,包括但不限于通讯录和地理位置等。服务商会根据你现在所处的位置给你推送相关的服务,如果现在还有一个App无法根据此作出相关判断,那么只能说这个App的服务太差劲了。

正当我在键盘上准备结束这篇文章而打开手机上的滴滴出行准备回家时,它已经根据我以往的出行习惯自动的把我家设置为我的目的地。换句话说,它不仅知道我是一只狗,还知道我住在哪里。那么,越来越多的机构知道我们消费者的信息时,栖息在互联网上的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相关信息?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1.本网站所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不对其版权负责。如果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文章请与本网站取得联系,以便修改或删除;2.本网站所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