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艺术 • 教育 > 艺术
2018年度第二届画廊周北京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2018-03-24   来源:财经评论网
       财经评论北京报道 3月24日,第二届画廊周北京(GWBJ)宣布正式开幕,此旨在庆祝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年度计划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反映在中国发生的广大文化发展进程。从3月23日至30日,公众、嘉宾及艺术领域人士将体验北京艺术界最具质量的文化元素。798艺术区及草场地艺术区共有22家画廊及艺术机构共同呈现此次画廊周北京活动,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年轻及成功艺术家们参与众多精心策划的展览及活动。

       聚焦于北京艺术生态及科技发展,画廊周北京完整地呈现了扎根于此历史悠久城市的众多艺术现象。画廊周北京与北京的艺术生态一同持续有机地发展,因此,观众可以在此通过一系列活动率先领略当地愈发蓬勃发展的艺术及文化。此次画廊周更新增公共艺术项目,并获22家参展画廊、非营利机构及文化机构共有超过60名艺术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画廊周北京执行总监王一妃表示:"我们为能够向全球艺术界展示北京艺术发展而倍感荣幸,画廊周北京将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内以一系列讲座、机构拜访活动、展览及全新艺术作品向来宾展示中国及国际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的现状。第二届画廊周北京的新增公共艺术项目将向本地及国际观众展示九件大型户外装置及雕塑作品,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吸引更广大的公众,并与之产生对话。"

       画廊周北京也着重关注了中国艺术家使用当下科学技术的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对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创造、发现及共享活动的影响。部分活动将探索画廊周北京作为使用数字平台的先驱者以新技术传播文化及创造性活动的形式。这些活动包括在线实时直播艺术家对谈等。

       在昨日的画廊周北京开幕晚宴(2018年3月23日)上,画廊周北京宣布杨画廊展出的张玥个展《山鹰之歌》​为此次年度"最佳画廊展览奖项"的获得者,该展览由崔灿灿策展,展期至5月13日。展览描绘了艺术家探索暴力的历史,暴力的观念又如何随着虚拟的世界及电子游戏的出现不断演化。杨画廊创建于2010年, 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画廊主要代理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2018年的画廊周北京展览评选团队由以下专业人士组成: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侯瀚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当代及未来创作部门策展人马容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及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及雷宛萤。

       画廊周北京2018与独立策展人魏颖一同制作了此次公共艺术项目,其中共有9组公共雕塑作品,包括由数家参加活动的画廊共同展出的四组雕塑作品(下文可见作品细节)。798被视作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发源地,而画廊周北京的首次公共艺术项目正发生于此地。参加此次公共艺术项目的艺术家包括铁木尔·斯琴、蔡磊、张玥、童昆鸟,而观众也可观赏到隋建国、沈远、郑国谷、刘韡、何岸在798艺术区内的永久公共艺术作品。

       画廊周北京公共艺术项目策展人魏颖表示:"798作为全球闻名的艺术区,拥有丰富的公共区域,也拥有自己的公共艺术收藏。此次画廊周北京的"公共艺术"项目,一方面试图梳理798已有收藏,另一方面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在798公共区域展示作品的机会。今年是第一届"公共艺术"项目,选择了四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铁木尔·斯琴、张玥、蔡磊、童昆鸟。他们均为出生在80/9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并有相当强烈的个人风格。"

       公共艺术项目亮点包括:

       魔金石空间将呈现铁木尔·斯琴(生于1984年)的作品《原谅》。该作品从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与森林退化日益严峻与频繁汲取灵感。艺术家对加州北部的大火焦木进行3D扫描,将其制作成为铝制雕塑。作品象征着我们正逐渐消逝的当下,同时也在无从逃避的现实框架中寻找安慰——原谅过去,并对未来保持希望。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将呈现蔡磊(生于1983年)的作品《剩下的系列》。该作品借助透视法,将空间的纵深压缩,让观者在观察角度的变化中不断创造视觉和大脑感知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杨画廊将呈现张玥(生于1985年)的作品《Untitled》。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为压迫性的囹圄环境。在签订同意书后,观众将作为参与者进入其中,以或平静或惶恐的心态去面对幽闭的独处环境。

       站台中国将呈现童昆鸟(生于1990年)的作品《艺术垃圾桶》。艺术家制造了一个体积巨大的垃圾桶,将自己创作的艺术品整合于其中。该灵感来源于一次表演,而艺术家延续了这一戏谑的手法来调侃当代艺术体系,也使得观者在其中体会到年轻艺术家旺盛的创作力。

       798艺术区内的永久收藏作品如下:

       隋建国(生于1956年)的作品《盲人肖像》位于包豪斯广场,这座雕塑是艺术家对纯熟技艺的自我颠覆。艺术家试图避开视觉的惯性,通过本能的触觉来进行创作。

       沈远(生于1959年)的作品《天梯》位于南门附近,一架庞大的金属旋梯刺穿了两个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两个建筑物所代表的不同阶层属性以及未完成的荒谬感预示了人生无法挣脱的困境。
 
       郑国谷(生于1970年)的作品《心游素园》同样位于包豪斯广场,它截取了报刊中的娱乐报导,将其中的文字符号用石材雕琢,并构成了一座文字园林。文字内容的"轻"与石材的"重",以及庄重排铺的形式感之间的反差。

       刘韡(生于1972年)的作品《瓷器IV》位于北门附近,艺术家将象征古典文化的瓷器和象征高科技的火箭引擎的意象结合,视觉感受和文化含义上的双重对比让作品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何岸(1971年)的作品《好奇之黄,好奇之蓝》位于797路,作品取自《英国病人》和《天生杀人狂》两部电影的台词。艺术家取用两句台词的中文文字外廓,用霓虹灯组成一条起伏的线条。在夜晚,被赋予实形的台词和城市的外廓一起发光,两种不同的空间——诗意与现实通过作品被链接。

(责任编辑:徐小刚)
【免责声明】1.本网站所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不对其版权负责。如果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文章请与本网站取得联系,以便修改或删除;2.本网站所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