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广州社区慈善与医疗慈善政社(政企)协同座谈会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人社局、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医保局以及水滴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在座谈会上以“水滴共助”项目做了经验分享,并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到番禺区石碁镇等地进行了慈善专题调研,了解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慈善工作开展情况。

广州社区慈善与医疗慈善政社(政企)协同座谈会现场
作为全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活跃地,广州不仅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更以创新实践持续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市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从打造社区慈善 “四驱善治” 模式,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广州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回应时代发展所急所需,不断探索慈善事业与基层治理、帮扶救助的协同发展路径,让慈善事业的“民生底色”愈发温暖厚实。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座谈会分享
郑功成会长指出,广州市慈善发展基础厚实、目标明确、行动有力、成效显著,特别是社区慈善的发展更处于领先地位,政企社合作很有经验,现在又提出打造慈善之城,更是令人振奋,也增添了我们促进社区慈善进而促使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信心。他强调,发展社区慈善一是要注重激发社区主体的内生动力,要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还要摸清社区成员的需求,做到以有效供给满足真实需求。而政府与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他希望广州市能够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政府主动引导、企业积极作为、慈善公益组织有效作为,共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他期望广州能创造可供复制的经验,把慈善之城打造好,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 CEO沈鹏在座谈会现场进行案例分享
座谈会上,水滴公司创始人兼 CEO沈鹏就企业参与医疗慈善帮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并对广州“水滴共助”项目进行介绍。沈鹏强调,“水滴共助”项目是水滴筹被民政部指定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之后的首个政社合作项目,也是政府救助与个人求助深度衔接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依托“穗救易”救助服务品牌引入水滴筹产品服务能力,为广州市户籍因病导致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较大的重病患者或其他有特殊就医需求的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帮扶。水滴筹平台接下来将继续与民政、医保、卫健部门以及医院对接建立协同机制,在“水滴共助”已有基础上持续扩展服务边界,优化服务模式,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因病救助服务工作,为广州社会救助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调研组在番禺区了解“水滴共助”项目开展情况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组一行前往番禺区慈善会,实地考察“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业务综合服务阵地”与“穗救易・共助空间”的建设运营情况,观看慈善事业发展成果宣传片,并就社区基金运作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慈善在基层治理与事业长效发展中的赋能作用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水滴共助”项目介绍以及申请指引
据了解,“水滴共助”项目主要以广州“穗好办”平台为基础,致力于为广州市户籍自付医疗费用较大的重病患者提供精准救助服务,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救急难”项目。在线上,依托“穗好办”平台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水滴共助”服务,相关困难群众只需要“一键”就可以申请救助。在线下,以“穗救易·共助空间”为载体建立“水滴共助”救助服务团队,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救助服务递送到家。自5月启动至今,项目已为11名重病困难群众和10名有其他特殊就医需求的群众成功发起“水滴共助”,帮扶资源近30万元,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精准对接。
此前,在浙江、海南省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水滴公司借助在救助服务领域的经验和能力先后共建"缙情帮""海惠帮"等区域集成救助服务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救助服务工作协助,为政社衔接救助工作贡献实践经验。未来,水滴公司也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在“水滴共助”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扩展服务边界,让大病救助更加精准、高效、可持续。
(CNFE01118)